图2:电化学系统对叠加在恒定电压上的低振幅正弦信号的响应示意图。DOI:10.1021/acsmeasuresciau.2c00070
二、EIS图像分析
EIS 的图像主要以阻抗谱图的形式呈现,常见的有能奎斯特图(Nyquist plot)和波特图(Bode plot)。
01
能奎斯特图(Nyquist plot)
横轴:阻抗实部Z'
纵轴:阻抗虚部-Z''(通常取负值,以使电容性阻抗出现在上方)
形状分析:
高频区:通常对应溶液电阻Rs。它表现为图最左侧(Z'最小)落在实轴上的点(Z''≈0)。
中高频区:常出现一个(或多个)半圆,每个圆一般都对应一个法拉第过程,这通常反映电极/溶液界面的动力学过程:
半圆直径:代表电荷转移电阻Rct。Rct越大,说明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越困难,它是评价电极反应快慢的关键参数。
半圆顶端对应的频率:与电极反应的时间常数有关,τ=Rct*Cdl。
半圆形状:常与一个常相位角元件(CPE)相关联,代表非理想的电容行为(双电层电容Cdl的弥散效应),使半圆变得“压扁”。
低频区:常出现一条斜率为45°的斜线(瓦尔堡阻抗W)。这通常代表扩散控制过程——反应物或产物需要从溶液本体扩散到电极表面,斜率越大,扩散影响越显著。对于低频区的扩散阻抗,只有满足平面电极的半无限扩散条件才会出现45°的直线,如果不满足此条件,则低频区的阻抗谱就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变形。
图3:Nyquist图。
02
波特图(Bode plot)
把频率(多以对数刻度)放在横坐标,然后把幅值(|Z|)或者相角(Phase)分别放在纵坐标上来展示体系的阻抗随频率的变化情况。
图4:Bode图像(实点为以|Z|为纵坐标,虚点为以相角为纵坐标)。http://www.gamry17.com/Article-2194765.html
以Zmod(|Z|)为纵坐标
高频区:|Z|接近Rs(水平线)。
中频区:随着频率降低,|Z|上升(因电容效应)。
低频区:|Z|继续上升,若受扩散控制,斜率趋于45°。
以相位角为纵坐标
当相交φ≈0°,说明该频段是由电阻性主导的,相角 ≈ 90° 时,说明体系由电容性主导;如果相角出现多个峰,则表明体系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时间常数(比如双电层电容与扩散效应,或多层结构的阻抗模型)。
相对于Nyquist图,Bode图更便于定量分析以及快速看出不同频率范围的特征。
三、核心模型:等效电路分析法
基本原件:
电阻(R):代表纯粹的能耗过程;
电容(C):代表电荷的储存;
电感(L):在EIS中较少见,可能由吸附过程或特定表面膜引起。
常相位角元件(CPE):用于描述非理想电容行为。
瓦尔堡阻抗(W):专门用于模拟扩散过程。
构建等效电路:根据对研究体系的物理化学理解(有哪些界面?哪些过程?)和对EIS图谱形状的观察(有几个时间常数?高频是什么?低频是什么?),选择合适的元件。将它们按物理意义连接起来,形成电路模型。
根据等效电路拟合:利用专业的EIS分析软件(Zview等),将构建的等效电路模型去拟合实测的EIS数据。软件会优化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如Rs、Rct、Cdl等),使模型计算的阻抗曲线尽可能接近实测曲线。这些拟合得到的参数值,就是定量描述电化学系统各物理过程的关键指标。
注意,等效电路模型只是对实际电化学体系的一种近似描述,同一个EIS图谱,有时可能被多个不同的等效电路模型拟合得都很好。选择哪个模型,必须基于对体系物理化学本质的理解。模型参数只有在合理的物理解释下才有意义。
图5:Zview软件等效电路拟合界面。
图6:一些模型电路的奈奎斯特、波特幅和相位角图。DOI:10.1021/acsmeasuresciau.2c00070
四、测试注意事项
1.系统稳定性:测量期间,被测电化学系统必须处于稳态(开路电位稳定,或极化电位稳定)。如果系统本身在快速变化(如剧烈腐蚀、电池在剧烈反应),测量结果会失真甚至无意义。测量前需在选定电位下静置足够时间。
2.线性范围:EIS理论基于线性系统。施加的交流扰动幅度必须足够小(通常≤10mV),以确保系统的响应是线性的(即电流响应与电压扰动成正比且同频率)。过大的振幅会引入非线性失真。通常需进行振幅扫描确定合适的扰动幅值。
3.初始电压设置:测量可以在开路电位(OCP)下进行(研究自然状态),也可以在施加的直流极化电位/电流下进行(研究特定反应条件下的行为)。后者对于研究电极反应动力学(如Tafel斜率)尤为重要。
4.频率范围选择:范围应足够宽,以覆盖所有的反应过程(通常高频到100kHz~1MHz,低频到0.01Hz~0.1Hz)。但低频测量非常耗时(一个0.01Hz点需要100秒周期),所以需要权衡一下分辨率和时间成本。
5.三电极体系:精确测量工作电极(WE)的阻抗,必须使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参比电极RE能准确感知WE/溶液界面的电位,确保施加的交流扰动是精准地加在这个界面上。两电极体系(如测整个电池)无法区分正负极各自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