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原县 -> 扶贫文件
  扶贫文件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于印发清原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人: 齐辉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1日 来源:清原县扶贫办

清委办发[2016]8号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党组、党委(总支),县政府各部门: 

  经县委、县政府领导同意,现将《清原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清原满族自治县委员会 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清原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 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和《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辽委发〔20163)文件精神,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着力实施 “五个一批”,强化落实责任,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政策扶 持,采取超常规举措,制定出过硬办法,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大幅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战。 

  ()工作目标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到2020年确保1492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5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内。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与全省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年度脱贫攻坚目标2016年实现27个贫困村销号、7237人脱贫;2017年实现26个贫困村销号、7500人脱贫;2018年实现贫困县摘帽,183人脱贫;巩固脱贫产业发展成果; 

  20192020年实现临时性返贫人口稳定脱贫,巩固减贫成效。 

  ()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一    把手负责制。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脱贫攻    坚的战斗堡垒。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坚持部门合力、整体推进。按致贫类型因类施策,落实行业部门责任主体,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整合行业部门政策资源,发挥措施叠加集聚效能,形成多部门合力,实现联动协同,整体推进。 

  坚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    自身努力的关系,既要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    劳致富斗志,也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鼓励扶    贫济困,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创新扶贫开发路径,实现“精准滴灌”;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实行统筹集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注重增强“造血”功能;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强化成效考核。 

  二、重点任务 

  在做好建档立卡、完善退出机制的基础上,锁定14931贫困人口,根据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计划,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和七项助推精准脱贫项目,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做好精准识别工作 

  1、对贫困人口进行信息采集。按照“回头看”收尾工作要求,以“十二条禁入条件”为进退标准,以“四评法”(一评劳力,二评生产,三评教育,四评生活)为脱贫依据,动员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全力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筛查认定工作。 

  2、对贫困人口进行长期公示。在行政村内设立长期性公示板,将贫困人口信息长期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对贫困人口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对当年确定的脱贫人口,在经过实际扶持或内生动力自身努力后,必须通过已对接的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更新,实现贫困户的动态调整,于每年1231日前完成,并做好电子档案留存。

  4、对贫困人口进行分析分类。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坚持问题导向,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 缺劳动力、缺技术等致贫情况,确定不同类型,列出需求 单,因户因人施策。针对贫困户存在复合式致贫原因,分采取叠加式扶持政策措施进行扶持。 

  ()落实“五个一批” 

  1.实施产业开发扶持一批。配套出台专项扶贫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信贷资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特色产业、光伏等开发性生产项目。加强贫困乡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乡镇、村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 

  2.落实助学扶智脱贫一批。结合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的《辽宁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辽教发〔201633号)的通知要求。要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加大资助救助力度,实施贫困户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等救助政策,统筹民政、慈善会等各类资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程资助、全程扶持。 

  3.实施危房改造脱贫一批。要加快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整合使用民政、城建、扶贫等项目资金,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通过就地新建、购买闲置房屋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4.实施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结合关于印发《全省卫生系统精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辽卫发〔201615号)的通知要求,切实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逐步将贫困户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参合率和报销比例,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扶贫健康卡为中心,统筹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 

  5.实施低保兜底脱贫一批。结合辽宁省民政厅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兜底保障作用的指导意见》(辽民发〔201617号)文件精神,适时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标准,实现兜底保障脱贫。要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基本生活有困难的,一律实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要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好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 

  1.创新金融产品,实施金融扶贫。县扶贫办要争得人民银行支持,与县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建立700万元的脱贫攻坚贷款风险保障基金,实施脱贫攻坚担保贷款工程,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三年期、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对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加大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对帮带人(能人大户)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和扶贫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帮带协议,使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公司+农户”或“入股分红”或“雇用工人”利益链接关系(帮带人每带动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承贷15万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最多不能超过300万元,依照“谁用款、谁担责、谁还款”的原则,由借款人承担贷款的还本付息责任),达到所带动的贫困户稳定增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利用妇女小额信贷创业致富。 

  2.用活财政扶贫互助金,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鼓励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互助式管理,有偿周转使用;支持各乡镇开展互助式信贷扶贫,利用各乡镇原有财政扶贫互助金,通过签订帮带协议,扶持龙头企业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使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公司+农户”或“入股分红”或“雇用工人”等利益链接关系,从而实现贫困户资产收益扶贫。 

  3.利用地方财政债务资金,加大扶贫开发投入。通过市场化机制,发挥债务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保证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 

  (四)实施八项助推精准脱贫项目 

  1.优势产业项目脱贫。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户依托我县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苗木花卉、林下开发及牛、猪、驴、羊、禽等特色优势种养业,参与产业经营,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关系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 

  2.培训转移就业脱贫。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搭建综合性培训平台。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对“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对务工青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 

  3.旅游产业项目脱贫。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开发旅游商品、开办实体旅游商品店、创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工作,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乐园,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开展农(牧、渔)家乐创建工作,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鼓励观光园、采摘园提质升级,扩大生产和增加旅游服务项目,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 

  4.电商产业项目脱贫。依托各种现有域内外平台促进贫困人口开店创收,积极指导广大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店;组建村级电子商务团队,并在淘宝网注册农产品店,进行网上销售;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 

  5.光伏产业项目脱贫。利用贫困村或贫困农户自家的房屋、庭院、荒山、荒滩实施光优发电扶贫项目,利用银行贷款或财政扶贫互助资金投入光伏扶贫,也可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提供贷款贴息,通过光伏发电让贫困户每年有固定的收入。 

  6.生态补偿项目脱贫。通过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生态脱贫措施,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7.驻村帮扶脱贫。发挥单位行业优势,进一步推进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实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责任制,实施结对帮扶,做到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单位,每一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落实“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责任,为贫困村、贫困户出谋划策、协调资金、提供信息服务,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大格局,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8.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脱贫。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为重点,优先支持贫困村“村通”、“屯通”及巷道硬化建设,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加强贫困村抗旱水源及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对贫困村中小河流及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防护工程投入;加大贫困村(屯)生活垃圾处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力度。通过加强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建设,以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和公共服务能力,解决贫困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保障措施 

  1全面落实县、乡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主管扶贫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清原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乡镇要相应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按照“县抓监督、协调,乡镇、村抓落实”的要求,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扶贫开发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乡镇、村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突出乡镇、村抓落实责任的主体地位,按照脱贫任务指标,落实到村,细化到人,本着“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做到年初有脱贫计划,年末有脱贫考核,确保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部门扶贫责任,发挥合力攻坚作用。县扶贫办要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督;各牵头单位及配合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依据责任分工,制定切实可行脱贫攻坚方案和特惠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并将脱贫攻坚纳入 “十三五”规划,全力推进精准脱贫,确保完成任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功、发力到全县预脱贫的27个重点村,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强大合力攻氛围。 

  3.夯实专业扶贫力量。调整和充实乡镇扶贫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每个乡镇必须保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专兼职工作人员5人以上。同时,加大村级扶贫工作站建设力度,每个有扶贫任务的村要增设13名有威望的党员和村干部为扶贫协管员,以方便解决好扶贫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着力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把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敢担当的干部配备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强化任期扶贫责任,不脱贫不换岗。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体制,加大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力度。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资金用在刀刃上。 

  5.强化精准脱贫规划的刚性约束。各部门、各乡镇依据各自工作职能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明确精准脱贫时间表,倒排工期、脱贫消号,任务落实到村,措施落实到户。逐户建立脱贫卡册,强化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确保精准脱贫系列工作有据可依、有卷可查。强化对脱贫攻坚的考核,对在贫困地区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和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率先脱贫的乡村,实行扶贫优惠政策不变,扶贫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力、绩效不佳的,严格问责、追责。 

  6.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各部门、各乡镇要精心策划,组织新闻媒体,聚焦典型做法、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宣传,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加强贫困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光荣传统,让群众的心热起来、劲鼓起来、行动上积极干起来,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推动全县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