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丹东 -> 市县信息
  市县信息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小香菇助我摘穷帽
发布人: 杨英君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来源:丹东新闻网
  “有了技术,也脱了贫,咱以后的致富路子就能走得通。”1月15日,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刊川沟村5组脱贫户赵德文站在自家房后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旁,对脱贫后的致富生活充满期望。

  脱贫攻坚,刊川沟村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食用菌产业+长期造血”的道路,赵德文便是受益者之一。

  赵德文今年50岁,与父母、妻子女儿一家5口人生活在一起。父母身体状况欠佳,父亲今年73岁,是名普通的党员,患有脑梗,腿曾受过重伤,母亲的心脏和腿都不好,家庭收入主要靠赵德文夫妻俩外出打工和耕种10余亩的玉米地。早在2006年,在外务工的赵德文曾回家与父亲一起建过蔬菜大棚,后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父子俩没有就此放弃,更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块土地虽然贫瘠,但养活了祖祖辈辈,同样也能养活我们,不管是种地还是发展产业都得干出个样儿来。”这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话,被赵德文记在心里。

  脱贫的机会往往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市、县帮扶单位到刊川沟村调研时,结合贫困户的具体特点,因村、因户制宜,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动员适合劳动力转移的贫困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致富本领。2017年,脱贫意愿强烈的赵德文在市、县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在自家房后建起了一座食用菌种植大棚,种植香菇5000袋,当年收入就达3万余元。

  产业发展初期,赵德文夫妻俩摸不出头绪。“不太懂技术,就知道猛着一股劲儿去干活。”回眸自己的脱贫路,赵德文坚信俯下身子实干才会有收获。去年还没开春,他就和妻子备好了栽培香菇的主料、辅料;春天一到,锯木、拌料、装袋,从5月开始收获,直至9月末结束。期间,村里还定期派遣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普及食用菌种植的相关知识等。渐渐地,赵德文夫妻俩逐渐掌握了关键技术,经验愈加丰富,干起活来更得心应手了。

  “扶贫工作队和村里这么帮咱,咱自己也得下功夫把香菇种好。”赵德文表示,多亏有国家富民强国的好政策,让自己掌握了种植技术,随着经验的积累,扩大种植规模、走上致富道路将指日可待。

  去年,赵德文家的香菇卖到了每公斤6元左右,收入3万余元,除此之外,还卖了8000公斤粮食,增收近8000元;夫妻俩外出打工三四个月,收入又增加了1万多元。2017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

  “小香菇助我摘穷帽,我家的日子透亮了不少。”如今,赵德文有了更多精力和支出安排父母的晚年生活,特别是饮食方面,他根据父亲的身体状况,为其平衡搭配饮食,增加青菜水果的摄入量。看到父母状态越来越好,他对今后发展产业的决心更坚定了。接下来,他希望种植管理步入正轨后,继续积累种植经验、熟练技术,规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朝着致富路大踏步前进。

【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